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促使我们决定与他人合作的动机是互惠性(reciprocity),而不是一致性(conformity)。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9月11日,心理科学协会官网刊发了介绍该研究的文章。“如何理解人类与其他人的合作被许多学科视为谜题。我们的研究发现,人类与其他人合作更容易受互惠性影响。”这是该研究负责人意大利都灵大学心理学家安吉洛·罗曼诺(Angelo Romano)提出的,“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它促进了人类合作起源理论的发展”。
该研究合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学学者丹尼尔·巴利埃特(Daniel Balliet)也提到,之前有其他研究证明人类合作与互惠性和一致性都有关联,但这两者之间是否相互对立,以及哪种影响更大,一直没有定论。
为了解具体情况,罗曼诺和巴利埃特邀请704名人员在线参与实验。首先,参与实验的每个人都会收到100张价值1元的票,然后自行决定送给对方以及自己留下的数量。实验规定,送出的票价值翻倍,留在自己手里的价值不变。能让所有的票呈现最大价值的情形是,一人把票全部送给对方,而对方同时保留自己的,这样有一方最终会获得价值300元的票。如果双方都选择将票赠与对方,每人各获得200元的票。如果双方都选择不赠与对方,每人只有价值100元的票。
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当其他人愿意合作时,自己也愿意合作。但当获取最大价值很明显时,依然有很多人选择把票赠与对方,双方各自获得200元的票。这就说明促使陌生人合作的动机是互惠性。
罗曼诺表示,该研究在现实世界中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可以依据这一发现,找到促进个人、团体和国家间合作的最佳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