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日学者认为社会认知分化受互联网影响不大

作者:谢宗睿 2018-07-19 12: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7月13日,日本智库富士通总研官网发布该机构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浜屋敏(Hamaya Satoshi)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互联网并非导致社会认知分化的主要原因。

  浜屋敏提出,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相互间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利,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互联网的便利性一直存在两种看法。有人认为,便利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加深不同人群的相互理解,帮助人们包容更多不同观点;也有人认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不同,人们在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时,更容易屏蔽自己不喜欢、不认可的观点,而只关注与自己想法相符的信息,久而久之会导致整个社会出现认知分化,进而出现各种极端观点的尖锐对立。

  为此,浜屋敏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对日本网民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日本互联网上10个最具争议性的讨论话题。例如,是否应该放弃核电、妇女婚后是否应该改随夫姓等。所有问题的回答选项都按照从“强烈支持”到“强烈反对”的顺序被划分为7个档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日本人对争议性话题保持相对中立的态度。这与互联网普及之前的传统媒体时代并无差别。

  调查研究还发现,在影响受访者观点激烈程度的诸多因素中,受访者的年龄与其观点激烈程度之间的正相关性最高。越是年长者,其观点的激烈程度越高;上网时间更多的年轻人,其观点反而相对温和。

  对此,浜屋敏认为,上述调查结果一方面表明,互联网导致社会认知分化的看法不成立;另一方面,相较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早已根深蒂固的年长者,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各种新鲜观点。因此,引导和鼓励年轻人学会“兼听则明”,对于抑制互联网上的极端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