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学者:体制机制是智库建设的核心

作者:王广禄 2015-06-30 08: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6月17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现代智库论坛第15期在南京举行,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社科创新工程推进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主题展开研讨。

  学者表示,地方社科系统多存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管理体制不适应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活动规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亟待突破等问题。

  “一流的智库一定要有一流的体制和机制,然后才能形成一流的人才和专家队伍。”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指出,体制机制是智库建设的核心,建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应通过科学合理的专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智库成果评价、评奖标准,推进评价标准化、规范化、指标化和数量化。“科研成果要奖励,咨询成果也要奖励。”他认为,奖励应当与职称评审、干部提拔等工作结合,落实到制度上。

  “实施‘社科创新工程’的实质是全面改革社科院科研体制机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旺洪表示,十八大以来,实施“社科创新工程”,推进地方社科院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转型发展,已成为全国社科研究机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实施“社科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在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科理论研究、宣传的坚实阵地和传播平台,全面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人事人才体制,改革优化科研经费投入与经费管理体制,建立现代智库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以更好地发挥社科研究机构的理论研究、宣传与决策咨询服务职能,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地方智库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快国家和地方智库发展需尊重智库发展规律。”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员权衡认为,应顺应规律,深化改革,创新智库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尤其涉及科研考核、人才评价、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需重视对决策形成过程的研究,正确处理独立性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更新理念和方法,明确各自定位,使各类智库合理有序发展。

  “在体制机制之外,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还必须解决好另外两个问题:明确定位、汇集智慧。”陈炳才表示,应在明确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基础上,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学术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之间的角色转换。加强交流,打造品牌和精品,造就名家和大师。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