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发展报告(2015)》发布
周边外交中的“一带一路”
7月4日,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周边外交发展报告(2015)》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
《中国周边外交发展报告》系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年度发展报告,每年出版一部。
报告提出,“一带一路”对中国周边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响应,显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繁荣对世界所具有的良性影响力。同时也看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近年来正在出现新的复杂局面,有些地区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或因有新的资源发现,使各有关的主权或权益申诉方之间的争端呈现出上升趋势。更重要的是,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现行国际体系内的力量对比已然发生重要的演进,其前景究竟如何目前还很难精准预测,但这种演进本身导致中国周边地区也将产生重要变化。为应对新的局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中国的地区政策纳入与邻国寻求共同利益的轨道上,塑造新的发展环境,将具有良好的前景。
报告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着良好的现实前景,可以说该战略从提出到具体实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成为现实,因此也可以合理地预期,随着中国的大手笔投资,以及周边国家和国内各省的积极响应,该战略在未来也将继续快速发展。很多论者已经指出,事实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或总称新丝绸之路计划,并不需要“强行推销”,因为中国的大多数邻国,特别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小国弱国,对中国提出的发展计划和潜在的中国投资都持热切盼望的态度,使得中国提出的如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种情况甚至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为了与中国竞争,也向这些国家推出类似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例如,印度非常关心中国对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南亚小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此不惜和中国开展“竞标”,以防止印度对这些小国的影响力下降。这虽然反映了中国在本地区面临的竞争前景,但客观上也促进中国新丝路战略的实现,因为说到底,中国的战略是希望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如果中国的战略所带来的竞争有利于地区的发展,这也将同样有利于中国实现其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就算是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提出的美国版“新丝绸之路”计划,尽管是围绕美国解决阿富汗问题而提出的把南亚和中亚连接起来的设想,也可以视为对中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某种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