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专家学者热议公众如何参与司法

作者:徐隽、刘新吾 2015-07-08 12: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法律类

分享:

收藏: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 随着《十二公民》的热映,陪审制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今年4月1日召开的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强调通过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人民陪审员制度公信度和司法公信力。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普通法中心、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中心共同主办、英中协会协办的“公众参与司法的路径选择及司法公开”在京举行,来自中、英、俄等国的法学专家围绕陪审制度展开研讨。

  “完善公众参与司法相关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内容。人民陪审员制度总体上在加强,但还应继续加以完善。”刑事法中心主任戴玉忠教授说。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泽涛认为,参与是民主最重要的特征,公民参与司法,是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

  英国王室法律顾问、大律师罗伯特·西布鲁克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教授卡尔玛耶夫·尤里·彼得洛维奇分别介绍了英国、俄罗斯现行陪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鸿章介绍了人民观审团制度在河南的实践经验。

  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玉萍、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改办高景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计划、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周洪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刘鹏、刑事法中心副主任时延安、中央政法委司改办方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熊秋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许身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永生等分别发言。

  与会专家表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改革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和选任程序、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机制、探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职权改革、完善人民陪审员退出和惩戒机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制度等重要环节开展试点,提高人民陪审员广泛性和代表性,发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作用。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