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15年7月7日上午,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在校内举办“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的主题是海外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路克利副教授、夏璐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管永前副教授、北京市委党校韦磊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韩强教授、梁怡教授、许峰教授、周文华教授、李艳艳博士分别对十八大以来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学科建设、数据库建设、国际话语权问题,尤其是围绕《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在海外的出版发行进行了探讨。
研讨会现场
路克利副教授一直倡导建立海外中共学,他认为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应该有自己的学科阵地,当前应结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经常性地与国外学术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以期加强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党的国际形象和自身软实力。韦磊副教授认为,当前海外中国学研究应该提升研究层次,一方面要坚持学术型研究取向,增强学术含量,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另一方面应立足于资政育人的功能,加强对十八大以来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为政府决策和教育教学服务。管永前副教授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的建设,强调了加强海外中国共产党数据库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他还通过该数据库对海外图书馆关于《习近平论治国理政》一书的中、外文版的馆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对扩大该书的学术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夏璐博士建议分区域以及不同学科背景来研究当下的海外中国共产党问题,特别要重视学习国外研究方法和视角,避免学术研究上的先入为主倾向,应在平等的学术交流中阐述我们的观点和主张。韩强教授认为,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要加强对代表性文本的选取和研究,避免只看二手文献和人云亦云,并结合刚刚翻译完成的Wen-Hsuan Tsai & Chien-Wen Kou发表于《The China Quarterly》今年3月号的《中国共产党后备干部与韧性权威政体的存续》一文谈了海外研究的可资借鉴之处。梁怡教授认为,学术界应多维度地思考国际话语权问题,尤其要在档案发布、表达传播方式的话语权等方面改进我们的工作。许峰教授通过对当代西方治理理论及治理实践的现实困境分析,以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取得的优势,阐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及实践显示出的国际影响力,并对进一步扩大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出了若干建议。会议上,周文华、李艳艳还对当前海外中国共产党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难点问题以及方法创新谈了自己的观点。
会议由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韩强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相关研究人员近2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