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华裔学者李华伟首获杜威奖

作者:王贞虎 2015-07-20 12: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文学与艺术类

分享:

收藏:

  近日,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李华伟获得美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杜威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杜威奖是美国图书馆学会1953年为纪念“现代图书馆之父”杜威而设立的奖项。美国图书馆学会拥有会员六万余人,分会繁多,每年奖项不少,唯以杜威奖的声望最高。

  1957年,李华伟从我国台湾到美国留学,通过半工半读先后获得双料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主修的科目是图书馆与高等教育,毕业后在大学图书馆工作。工作之余,他潜心于理论研究。在长达一个甲子的职业生涯上,三个阶段彰显了他在图书馆做的奉献:1968年至1975年,在泰国亚洲理工学院(AIT)的锻炼;1978年至1999,在俄亥俄大学获得成就; 2003年至2008,在国会图书馆做出的贡献。一直以来,李华伟的目光永远注视远方,迎接每个阶段的不同挑战。

  1968年,李华伟任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工程研究所的图书馆馆长。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工程研究所的前身是亚洲理工学院,于1968年改制为研究院,经费和人员来自加盟国家。李华伟作为其首任馆长,他一改传统书库观念,勾画出一个图书馆与资讯中心双重功能的建设蓝图。他回忆说:“在亚洲理工学院一段经历对我锻炼很大,有利于发挥我的特长”。

  从泰国返回美国后,李华伟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图书馆担任副馆长,三年后他又受聘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负责馆务。在图书馆界有一个标杆: 凡是登上“研究图书馆学会”的会员榜,方可被称为学术研究的重镇。而此时的俄亥俄大学至少20年才能达到“研究图书馆学会”标准。

  俄亥俄大学有五个分校,每个分校的图书馆各自为政。为了更好地协调工作,李华伟实行统一的行政模式,强化管理。1995年,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以第73位的优势排名,终于成为研究图书馆学会的一员,比预期早了三年。

  在李华伟退休时,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大楼设立“李华伟国际收藏中心”。俄亥俄大学董事会又将新建成的图书馆分馆命名为“李华伟图书馆分馆”,特意在大门前装置两座白玉狮子。同时,李华伟也被俄州图书馆学会授予“终身荣誉馆员”和俄亥俄大学荣誉校友。

  此时,正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缺少干将之时。从俄亥俄大学退休的李华伟就被锁定为继任的不二人选。但由于李华伟先前跟位于俄州的一家电脑中心签下“杰出访问学者”的聘约,未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牵手成功。第二年,李华伟在俄州的那家电脑中心聘期届满,终于接下国会图书馆职务。

  进入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后,李华伟运用矩阵模式的组织模式进行改组,解开人事死结。采取纵横两线,由两个功能性团队与五个地区性小组形成交叉组合。纵向方面,有学术服务和藏书管理两个行政团队;横向方面,分为中国和蒙古、日本、韩国和朝鲜、东南亚,以及印度南亚等五个地区小组团队。每人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小组与团队,以尽其才。小组团队由一名负责人安排与协调日常工作。地区小组自行推选组长,任期一年,连选可以连任。这样一来,固有的地域观念打破了,有才能肯做事的人也出头了。李华伟的这一措施,终于让一直遭投诉的国会图书馆被撤销讼案。

  此外,李华伟还是北大、清华等十几个院校的客座教授,并先后担任十几种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自1982年以来,他每年至少飞越太平洋一次,为中美两国的图书馆事业而努力。他扮演了类似当年美国杜威的角色。1984至1999年,从中国到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进修的人员多达150 名以上。2009年,他出任为期两年的由美国政府资助的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专案的美方评估员。

  李华伟认为管理的意义在于“修己安人”,管理基本精神是“中庸之道”。他既精通西方理论,又肯定中华传统的儒家思想。他是当代图书馆界的一个出色的领袖。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