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电影:丰厚的精神宝库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胡明峰)7月18—19日,“可见的左翼:纪念夏衍逝世二十周年暨30年代反法西斯电影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夏衍生平创作、左翼文化运动、反法西斯电影等进行了专题讨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严峻的革命形势和沉重的民族危难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兴起,旨在展现民族危机、唤起民众觉醒的左翼电影运动随之蓬勃展开。左翼电影人秉持强烈的社会使命感,用电影艺术形式反映底层人民命运,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表示,左翼文化人士对时代精神把握的敏感性,对法西斯政治黑暗本质体察的深刻性,对法西斯政治破坏力的认识清醒程度,以及他们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原创才能,都达到了可能的时代高度。
与会学者认为,以夏衍为代表的中国左翼电影人,不仅将反法西斯阵线扩展到新兴电影领域,而且开拓了电影的精神境界和艺术深度,使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一座丰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黄会林表示,左翼电影人“和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中国优秀文化人一样,是一个有着不屈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群体”。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奇佳认为,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里缅怀和纪念左翼文化志士,是因为“这一代电影人,这一代文化人,让我们感动的就是他们纯洁的信仰和对于祖国的无私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