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学科举办“西夏历史与文化”学术沙龙
7月14日上午九点半,西夏学科在科研楼三楼会议室举办“西夏历史与文化”学术沙龙,保宏彪助理研究员、张琰玲副研究员和学科成员围绕西夏年号、《西夏研究》稿件计量分析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保宏彪助理研究员在简要介绍西夏年号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西夏年号的特点、蕴含的汉文化因素及其所反映的西夏文化的阶段性,折射出汉文化在西夏社会的传播及其影响。张玉海、魏淑霞、孙广文等围绕西夏年号与中原年号的区别及其象征意义进行了交流,对下一阶段的西夏年号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张琰玲副研究员通过对《西夏研究》五年二十期所发文章类型、研究领域、栏目设置、作者群体等信息的计量分析,客观反映了刊物所取得的成绩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刊物学术水准、调整研究方向、扩大作者群体提供了理论参考。
这次“西夏历史与文化”学术沙龙不但活跃了学科内部的学术气氛,拓宽了学科成员的学术视野,而且促进了学科建设和《西夏研究》编辑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