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于丹教授登上"扬图讲坛" 谈"读书与读心"

2015-07-22 16: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文学与艺术类,文化信息传播类

分享:

收藏: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7月12日,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在扬州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登上“扬图讲堂”,主讲“读书与读心”。现场人气爆棚,除了主场地,还特设现场实况直播厅。

  于丹教授说,我们读城从读一座城的千古岁月开始。读城其实也是在读心。在一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如果把人脑比作电脑,我们拼不起内存,人脑比电脑丰富的地方是,有价值判断,有觉悟,有取舍的标准。知善知恶,就是一种智慧的开端,这就是良知。扬州这座城市在历史上何等繁华,从春秋战国到唐风宋韵,一路而下。扬州有一个秘密,在这里建功立业的人都带有一种文人的情怀。扬州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传统。风骨才是一座城市的魂魄。

  扬州精神在于人文眺望,每个人多信任一点诗歌,多看一看一天流淌的光阴,我们的心就能平静。我们现在太强调功利,包括读书,读书要读有用的书,除了课本,就是教材。我不知道有用的书,是否能够培养出真正爱读书的人,小孩的天性是奔着有意思,人越长大,越从有意思里面发现有意义,但是如果用意义绑架小孩,就让他走向反端。为什么不让孩子多念点诗呢?这件事情,我不敢要求中国的所有城市,但是扬州可以。提到“扬州”,我们还要问为什么要读书?扬州有明月之约,就有书香之约。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人读书,是为了面对这个世界,当没有亲朋好友时,还有书香陪伴。现在的人读书,是为了生存,为了别人的评价。扬州这座城市,不负2500年走过的风雨跌宕,正义的风骨还在,倜傥的诗情还在。

  于丹教授讲到,通过读书滋养自己的内心,中国人特别看重“心”,西方人所说的“思想”,中国人都从心。心相为想,想什么就是心上面浮现上来的,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只有读书,读书是养好这颗心的途径。(扬州市图书馆学会供稿)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