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成功举办
创立古代游牧民族聚落 考古基本思路和方法
巴里坤县红山口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发掘现场
19日,由自治区文物局、西北大学和哈密地区行署举办的“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在巴里坤县举办,来自疆内外的近30名专家学者共同展示东天山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研讨其学术和社会意义。
据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介绍,自2001年起,西北大学组成的学术团队先后多次在东天山进行考古田野调查和发掘,发现了一大批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证明了东天山地区多民族、多样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疆内外多个科研单位和知名高校共同对其展开了多学科研究,发表了诸多学术成果报告和论文。其中,《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报告》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资助。
当天,疆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了东天山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对其学术和社会意义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认为,东天山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保护,采取了将古代游牧民族聚落的居住遗址、墓葬和岩画“三位一体”综合研究的方法,创立了古代游牧民族聚落考古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揭示其普遍存在定居的生活方式和分布规律,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推进我国乃至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研究,争取我国考古学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研究主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原文刊于《新疆经济报》2015年7月20日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