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辽海书学论坛·辽宁书法史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师范大学举行。
本次辽宁书法史全国学术研讨会是中国书法界的一次盛会,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沈阳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和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承办。共收到全国各地论文103篇,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入选论文44篇,很具规模。获奖与入选作者中近10位为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者、全国书学讨论会获奖者,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兼修。
研讨会由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宝林教授主持。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2012年10月成立以来组织了数次各级各类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杨宝林曾荣获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兰亭奖理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众多奖项;主持多项国家、省级课题,推动书法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首次深入挖掘辽宁书法历史
此次研讨会书学论文把辽宁地方上的历史人物、著名的书作、博物馆收藏的重要碑版墨迹以及曾在辽宁居住生活过的书法家作为研究对象,这在全国是首次,对地方文化艺术传承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包含断代史、书家个案、年谱、美学、考证等等,方法上呈现多元性、不雷同,从整本论文集看,各种学说、各种观点、各种流派、各种文体都呈现出来,具有丰富性。
学科交互研究解决问题
吉林大学教授张金梁在学术总结中谈道,此次辽宁书法史研究能发现新材料、提出新观点,然后升华出新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性,每篇文章都解决了一个或多个问题。每篇论文解决问题的大小决定了论文成果的大小,所以写论文不要写感想心得,要解决问题,你解决了问题就说明你具有了学术性。
此次学术研讨,知识多样,学科交互研究突出。中国书法研究已经走出原来就书法研究书法的狭窄道路,我们从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看到,很多论文从选题到材料、研究方法等很多都是学科交叉,有史和论、美学和书法、社会学、现象学、文学、美术学等等。多元发展,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亮点。
辽宁书法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代产生了很多书法大家,所以对当代的关注极为重要,这也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沈延毅九畹都将系统研究
作为艺术家的喻国伟谈到,辽宁书法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如今理论研究人员有年近古稀的老者,也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后继有人,令人欣慰。书法理论研究与发展纳入高校,得到更为系统深入的梳理拓展,是一个好的方向。领导专家一致认为要把现当代书法研究作为重要课题,沈延毅、九畹都应该研究,让未来研究辽宁书法历史的人来研究我们现在的书法家,很有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受现代科学技术冲击,什么样的书法为社会推崇也就是书法发展走向是尤其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辽宁更是有“书法界奥林匹克”之誉的全国书法篆刻展的诞生地,其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辽宁地域所特有的文化品格和人文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也非常值得研究。□本报记者/凌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