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教育评价要坚持“育人为本”

作者:唐红丽 高欣然 2015-07-27 08: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教育类

分享:

收藏: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唐红丽 实习记者高欣然)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2015年度教育评价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时龙在会上提出,教育评价的价值观,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育人为本”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深化。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到“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龙认为,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质量;教育评价的主线就是学生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对于当前教育综合评价问题,时龙认为,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没有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他认为,要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综合评价制度。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长张敏强将“育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地运用于对综合评价测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之中。他通过对传统的经典测量理论、现代的项目反应理论,以及新一代的认知诊断理论三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认知模式不仅能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做出评估,同时还能将学生的认知结构模式化,从而定量地考察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他认为,这种可以把握学生个性的测量方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育专家陶西平提出,教育综合评价体制的改革,要寻求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协调。而从“育人为本”出发,因材施教,培养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人才正是其社会功能的关注点。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