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邵荣芬逝世,在音韵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孙妙凝 2015-07-30 16: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文学与艺术类

分享:

收藏: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孙妙凝)记者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邵荣芬先生于7月26日上午在京逝世,享年93岁。7月30日,邵荣芬先生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追悼会,深切缅怀邵先生的学术贡献。

  邵荣芬,字欣伯,男,1922年12月29日(农历12月4日)出生,安徽寿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进入合肥农林职业学校读初中。是年抗战爆发学校解散。1938年投奔安徽六安流波疃安徽第一临时中学,随校撤退辗转至湘西进入国立第八中学初中第四部学习。1940年转至永绥(即现在的花垣县)继续在该校高中第二部学习。1944年高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免试进入该校中国文学研究所读汉语音韵专业研究生,1950年毕业。

  1950年,邵荣芬进入中国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此外曾先后任《中国语文》杂志编委,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语言学科片研究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顾问。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音韵学》副主编、《续四库全书·经部》特约编委、《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编辑部顾问等职。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荣誉学部委员称号。

  邵荣芬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共发表论文、译文、评论等67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切韵研究》《中原雅音研究》、《经典释文音系》《邵荣芬音韵学论集》《邵荣芬语言学论文集》、《汉语语音史讲话》《集韵音系简论》《法伟堂经典释文校记遗稿(编校)》等共计约194万字。另外参与了多项合作研究项目如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外语人地名汉字译音规范化等。以及为修订本《辞源》审定注音并负责《戴震全书·音韵考、声类表》的审定工作。

  绍荣芬先生曾在自传中表示,他的研究工作可大致分为前后两期。20世纪50年代为前期,主要研究汉语规范化问题。从60年代起,主要投入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其论著内容涵盖语音史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为建立科学的汉语语音史提供依据作出了贡献。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冯蒸告诉记者,邵荣芬先生在音韵学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等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贡献在中古音方面。邵先生的两本代表著作《切韵研究》《经典释文音系》在学术界都是跨时代的著作。“他经过深入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重要推进。现在几乎所有研究中古音的学者都在绍先生的框架体系内进行研究并发展。”冯蒸说。

  附:邵荣芬先生专著:

  1.《汉语语音史讲话》,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中华书局2011年(校正本)

  2.《中原雅音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华书局2008年(校订本)

  4.《经典释文音系》,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年

  5.《法伟堂经典释文校记遗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集韵音系简论》,商务印书馆,2011年

  7.《邵荣芬音韵学论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邵荣芬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9年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