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中科院蓝皮书:中国论文引用“跨界”仍须加强

作者:沈湫莎 2015-08-05 12: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教育类

分享:

收藏: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蓝皮书》显示

    中国论文引用“跨界”仍须加强

  文汇报讯 (记者 沈湫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近期首度发布了《中国基础科学国际竞争力蓝皮书2015》(以下简称《蓝皮书》)。这份报告显示,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了科研产出的强劲增长态势,但在质量上仍有待提高。

  2009年到2013年间,中国SCI论文数量的科研规模增长了0.8倍,但学术影响力的增长速度相对滞后。而且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科研成果的知识交流多发生在相同领域内部,跨领域贯通仍须加强。

  “跨领域的知识融汇现状是基于论文间引用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出来的结果。”《蓝皮书》研究团队的负责人杨立英研究员基于170多个学科间的论文相互引用关系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蓝皮书》研究团队发现,美国的交叉学科之间的引用跨度相当大,而中国则更倾向于相近学科之间的引用。

  科研规模与质量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也为杨立英及其团队所重视。《蓝皮书》显示,2013年中国的论文以15.9%的份额位列世界第2,而引用率则只有世界第7。不过,最近5年中国高水平成果的年增长率达到了17.7%,远超科技强国。

  《蓝皮书》也揭示了中国与科技强国之间在学科结构上的区别。杨立英等人将经济学上的基尼系数引入学科结构均衡性的计算。虽然结构的均衡性并非评判学科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但是他们发现,0.2是科技新兴国家与科技强国学科结构均衡度的分界线。2009年到2013年,中国的均衡指数从0.27下降至0.23,揭示出中国各学科的发展水平日趋接近,学科结构向均衡态发展。但与科技强国相比,中国仍表现出偏态分布特征。

  《蓝皮书》发现,中国的学科发展差异很大,生命科学的发展还相对较弱。从学科地位看,生命科学在科技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主导学科,但在中国,生命科学的相对研究规模仍远不及美国。从重要成果产出看,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多数学科的世界份额只有2%左右,而同期美国这些学科的世界份额约在50%。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