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2日,“传统文化与道德治理”理论研讨会在威海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主办,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承办,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中华国学教育基金协办。山东大学(威海)党委副书记刘玉殿,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孙占元,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孙春晨,山东省委党校、山东伦理学基地首席专家衣芳,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靳风林,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负责人贾英健,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宋文新,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主任吴文新,中国国学教育基金管委会主任杨洪瑛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宗旨是在新形势下探讨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道德治理的本质、特征、规律,从而探索和总结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道德治理的理论形式及实践途径。来自科研机构、党校及高校系统的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80余篇相关论文。
会议分为开幕式、主题报告、大会发言、小组讨论和闭幕式等环节。开幕式由衣芳教授主持,刘玉殿书记、孙春晨秘书长、孙占元副校长分别致辞,他们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本次会议主题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作了深刻阐释。
期间,在主题报告和大会发言阶段之外,与会学者参加了四个小组讨论会,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小组的研讨主题分别是:“道德与道德治理”、“传统文化与道德”、“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治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治理”。学者讨论的论题集中在:道德治理的背景、内涵、本质、特点、功能、途径及道德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传统文化中的德治、礼治、法治、孝治、师道、医德、政治伦理、经济伦理、制度伦理、商业伦理等等及其对当前社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