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效价》(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
作者:[美]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译者:余莉
定价:118元
评分:8.5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书评:
套用一句话,如果你想体验阅读学术专著的艰深,就去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的书,如果你想体验阅读的兴奋与愉悦,也去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著作。作为活跃于当代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批评理论家,他的每篇文章和每一部著作的出版,都会在海内外批评理论界产生很大影响。
当读到最新出版的一部詹姆逊著作的中译本《辩证法的效价》(VALENGCES OF THE DIALECTIC)时,我发现完全不必去为“效价”一词纠结,也没有必要去与“黑格尔与物化”“德勒兹与二元论”等章节较真。只要看到这部巨著的第四部分“词条”中的第十章“文化革命”,第十二章“政治思想家列宁”和第十四章“意识形态分析:一本手册”你就会有了阅读的兴奋和愉悦。
对于都会有兴趣的“文化革命”一词,作者提出了:它应该被称作“文化革命”还是“文化的革命”,这问题暗示了一种更深刻的含糊性。这是因为“文化革命“概念尽管是在现代才被明确表述出来,而事实上是列宁早在他最后的写作中就造出来了,并在《国家与革命》中被理论化过。但是,中国“十一年”的命运使它变得费解,它被另一个正式名称所代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似乎已经将它表现为这个过程的标准范式,而不是偶然性的历史经验。詹姆逊为了解释这个“含糊性”,足足又用了八个方面来阐释:一、列宁,二、早期形式:法国革命中的文化革命,三、斯大林与文化革命,四、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五、古巴与文化革命,六、南斯拉夫模式,七、人民民主,八、文化革命与文化概念。詹姆逊虽然将“文化革命”在这部书中列为“词条”来解释,但他的解释已完全超越成了一次系统的阐释。他所说的“文化革命是为政治革命所做的培训这一理论,不仅颠覆了现存秩序,也颠覆了另一种秩序和一种新的主体性的初级建构,葛兰西很显然在这里是最主要的见证人。”我们何尝不是见证人,我们不仅是见证人,也是亲历者。正因如此,当我们读到詹姆逊“意识形态分析:一本手册”时,同样有了阅读的兴奋——“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更好的捕鼠器”;也同样产生了愉悦——“多少雄心勃勃的意识形态试图有所发现,却一无所获,只是身后留下自己文本的遗骨。。。。”“意识形态分析的基本形式也许判了文本的’死刑’。。。。”。
由此,我想到了詹姆逊曾经出版过的另一本《政治无意识》,说实话,那本我完全没有看懂。但无论如何,这本《辩证法的效价》同样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接续出版的“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这套译丛以国际知名批评理论家的作品为主,不仅詹姆逊出任了此套书编委会顾问,另一位大牌的理论家希利斯米勒还与中方策划人王逢振教授共同充当主编。本书是作为“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的新作推出,是应该为学界和学者所重视的,更何况詹姆逊自己认为,这本书是他近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作为美国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代表捍卫辩证法的重要阐释与表达。(王磊)